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保胃气、存津液与阳明素质的关系

    刘炳凡

    <正> 阳明病的特点“不恶寒反恶热”是已经从太阳病的“恶寒”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种转化,标明机体内部发生了从“从阳虚则外寒”到“阳盛则外热”。阳虚变为阳盛,一般说它象征着正气充分发动起来,抵抗邪气达到高潮,但若过度的热,能够灼伤津液,耗散正气,以致发展到邪气盛则实:“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或“目中不

    1983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6 ]
  • 《伤寒论》在方剂学上的成就

    邱德文,李杨,朱建贵,李林

    <正>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杰作,书中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注解伤寒论·林亿序》),理法方药俱全,自成系统,诚可谓众方之祖。本文论述其在方剂学上的成就,并从《伤寒论》方剂的角度探讨六经的实质。

    1983年03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4 ]
  • 《内经》有关梦幻记载的探讨

    刘绍安

    <正> 在中医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古人将人们在睡眠时出现的某些梦境,用来分析病邪在人体所受之部位和属性,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但近时注家对此则持异议,言人人殊。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就有关梦幻的临床意义和治疗方药,作一初步探讨,浅谈点个人认识。

    1983年03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3 ]
  • 对《伤寒论》中汗法之研讨

    陈大舜

    <正> 汗法,即解表法,居中医治疗“八法”之首,有发汗祛邪、调和营卫、解除表证等多方面作用。自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理论之后,东汉名医张仲景即以《内经》的这一基本原则为立论根据,对汗法的具体运用,在《伤寒论》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外感病的防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伤寒论》仅着重论述了辛温发汗法,却忽略了辛凉发汗法,

    1983年03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7 ]
  • 浅谈仲景治络法

    王贵淼

    <正> 络病既不同于脏腑病,亦异于经脉病,而是以反映血分病变为主,有时亦指气血沉混、隐伏幽深的沉疴痼疾。有人认为治络法是叶天士独特的治则,其实,在《伤寒杂病论》早有阐述,虽论焉不译,却已示典范,试阐述如下: 一、辛润通络法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指出:“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

    1983年03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58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6 ]
  • 养血活血法治疗口眼喎斜三例

    关树昆

    <正> 口眼喎斜是临床极常见的一种病症,属祖国医学中风之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颇为多见。赫文彩医师通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治疗此病较为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口眼喎斜多因“正气亏虚、气血瘀阻、不能濡养经脉所致,虽有时外受风寒之邪为发病之诱因者,但绝非致病之主因”。赫老师在治疗上主张“养血活血”为治疗大法,并佐以祛风化痰为辅。从而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

    1983年03期 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中药治疗喉部未分化癌一例的体会

    李梅村

    <正> 病例:李×× 男 65岁 教师 住贵阳市 患者于八○年五月七日自觉左咽喉不适,吞咽有阻塞感,因平素健康,未予重视。次日上午上完三节课后突觉体力不支,声音嘶哑。九日上午在贵阳中医学院一附院经五官科发现扁桃体至咽喉部有一肿块,直径约4cm,边缘清楚,推之不移,其色不红,压不很痛。入院按急性扁桃体炎治疗,曾用四环素、青链霉

    1983年03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9 ]
  • 失语治验

    王守信

    <正> 病例一 王×,男,31岁,农民,农业生产队长,1980年5月11日初诊。 患者一周前因队内事务与社员争执后,即刻不能说话,经当地医生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转我院诊治。其精神抑郁,胸闷胁胀,常叹息,纳呆失眠,脉弦缓,舌胖苔白腻。辨其证为肝郁气滞,脾湿内聚,痰浊阻窍。治以疏肝解郁,健脾祛湿,涤痰开窍。方用逍遥散合涤痰汤加减。

    1983年03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痹证论治

    杨济民

    <正> 痹证,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者,痹也,为血气凝濇,闭阻不通之意。痹证属常见病、多发病,不论性别、年龄均可罹患,特别是潮湿、寒冷、气候多变的地方更多见。轻者只在某些肢体、关节感到酸楚、疼痛,天气变化时加剧。重者则痛楚显著,反复发作,运动功能受限,甚至肢体、关节变形不易根治。

    1983年03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6 ]
  • 白血病前期15例临床分析

    <正> 白血病前期(白前)的提出已有20余年,近年国内报导的例数也明显增多,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但各家意见并不一致。仍有讨论的必要。为此,将我省五个医院15例白前病历进行分析,以资交流提高认识。

    1983年03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1 ]
  • 从中医辨证为主治疗重症肝炎10例体会

    王明海

    <正> 重症肝炎的病理基础为急性及亚急性肝坏死,故其预后极为恶劣、病死率极高。即使生存病例,多年后亦可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死亡。近年来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病死率有所降低。我院于1965年前共收治10例,住院时死亡4例,另一例于出院后3年复发腹水死亡,余5例经长期追踪至今均健在。现小结于后。

    1983年03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9 ]
  • 针灸防治狂犬病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魏稼

    <正> 针灸防治狂犬病,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长期反复的经验积累,人们对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防治方法也越来越臻完善。 《素问·骨空论》在论述“灸寒热之法”二十余穴之后说:“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灸之。”王冰注:“犬伤而发寒热者,即以犬伤法三壮灸之。”

    1983年03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6 ]
  • 中药灌肠治疗肾功能衰竭七例的体会

    高志松 ,龙瑞敏

    <正> 肾功能衰竭,属危急重症,临床各科的多种疾病都可引起,表现复杂多变。治疗上矛盾甚多,预后险恶,死亡率高。四十年代,肾功能衰竭死亡率为90%,五十年代后,国内外开展人工肾及腹膜透析治疗,死亡率仍达51—69%。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

    1983年03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5 ]
  • 治疗虚性闭经的点滴体会

    施瑞兰 ,戴述君

    <正> 我们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由于引起闭经的原因很多,病情复杂,经久难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安。更有甚者,因长期闭经,致使生殖器官萎缩,直接影响夫妻关系,常常因此而造成家庭解体,使患者遭受更大的不幸。这确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大妇产科工作者高度的重视。

    1983年03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4 ]
  • 中医治疗皮肤病奇痒两例介绍

    余登霞

    <正> 皮肤病往往被视为小恙而不予重视。而皮肤病之奇痒却常使患者彻夜不眠。因痒甚,时时搔抓,使局部溃破,继发感染,以致小恙变成大疾。亦有因延误治疗,酿成终生之患者。 余在门诊曾诊治十多例皮肤病患者均收到理想效果。今择其二例介绍如下;

    1983年03期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7 ]
  • 治愈52例感染性高热急症小结

    赵加泉

    <正> 急性感染引起的热症是内科临床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抗生素疗效较高,但副作用多。中医中药对急性热病的处理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而且在某些方面有独特之处。我们在祖国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收治各种感染性急症5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小结于下:

    1983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便秘与痔漏

    郭美全

    <正> 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排便时日间隔延长,粪便多干燥硬结,排出困难者称为便秘。 便秘是肛肠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便秘是引致肛肠疾病的重要原因,无论是痔、漏、脱肛、臀痈等病,便秘多是主要临床症状之一。

    1983年03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8 ]
  • 金黄散对外科感染的治疗及抑菌试验观察

    皮巨川 ,于云 ,许才坤

    <正> 金黄散为明代《外科正宗》古方,原名“如意金黄散”,距今五百余年,为历代医家所沿用,已成为中医外科必不可少的外用药方之一,疗效确切,正如原书所载:“凡诸般顽恶肿毒,随手用之,无不应效,诚为疮家之良便方也。” 我科在金黄散的临床使用中,观察到凡外科急性化脓性感染一类疾病,使用金黄散,都能取得较显著的疗效。金黄散以寒凉药为主

    1983年03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1 ]
  • 但旭昉老师对木防己汤方的修订意见

    张勇,顾怀海

    <正> 木防己汤方,是医圣张仲景用于治疗痰饮病之一——支饮的方剂。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原文第21条说:“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汤方: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1983年03期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7 ]
  • 谈谈模糊思维与中医辨证论治

    陈一川

    <正> 假如我们到剧院去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要让电子计算机来辨认的话,那就得需要综合和分析所有人的特征的大量信息,才能辨识和确认所要寻找的人。在实际判定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却能简捷地被人类所解决。人们只要凭借一些模糊的印象,诸如,瘦高个、高鼻梁、半秃顶、走路时摆弧大、喜欢东张西望等,就能准确地找到我们所要寻找的人。祖国医学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也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模糊印象,例如对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判定,《伤寒论》是这样描述的,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

    1983年03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7 ]
  • 三阴交穴应用点滴

    路绍祖

    <正> 三阴交是脾经腧穴,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其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当胫骨后缘,有健脾化湿、调补肝肾的功效,临床上是治疗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等病症的重要穴位。 例一、陈××,男,28岁,因腹痛便溏半年余来诊。每日大便二至四次,多为不消化食物残渣,有时带少许粘液,开始服“土霉素”等药物暂能缓解,

    1983年03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4 ]
  • 辨证用药 第五讲 祛风湿药的辨证选用

    李洪玉

    <正> 本讲介绍能祛除肌肉、经络及筋骨间的风湿,以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痹痛,主要是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肌肉、经络、筋骨关节,致使经络阻滞,气血流通不畅。即内经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本类药物大都味辛苦性温,分别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其中少数药物并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筋脉拘急等证。

    1983年03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金匮问题解答(选载一)

    金匮组

    <正> 一、试举例说明《金匮》的诊脉法。 答:《金匮》的诊脉法具体来讲有四种: (一)独取寸口法,即《难经、十八难》说:“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难经、一难》说:“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独取寸口法,也是临床常用的诊脉法。寸口,是在手腕后挠动脉处,分寸、关、尺三部。“寸口为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属于太阴肺之动脉,肺朝百脉,十二经之经气都会于此,故寸口脉与全身的经脉都有密切的联系。

    1983年03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5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捏脊疗法(续前)

    陆江

    <正> 第六章捏脊疗法的适用范围 经过学习、继承前人的经验,并积个人的实践和体会,证明捏脊疗效较高,适应较广,其中,以治疗小儿腹泻、小儿疳积、小儿佝偻、小儿遗尿等病证效果较佳。 一、小儿腹泻 (一)小儿腹泻的分型和治法原则 小儿腹泻是年幼儿童(尤其是夏秋季节)常见的病症之一,按祖国医学划分,临床常见的有:热泻、寒泻、伤食泻与脾虚泻四种。

    1983年03期 56-6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4 ]
  • 黔产山萆薢的鉴定研究

    王化龙

    <正> 山萆薢是含甾体皂甙配基的重要资源植物。作者曾对其生态习性,原植物、药材形态特征及显微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根茎的显微组织方面并通过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两种光学手段,进行显微摄影对照,系统的分析了根茎的组织结构。作者认为;我省薯芋植物资源丰富,对山萆薢进行鉴定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1983年03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下载本期数据